#凱文講古_職場篇(上)
#說說舊事談談心
12/10那天「與頌缽初相遇」活動後,跟一位同學C約好接受訪談,關於踏入頌缽這前後的心路歷程做為她博士論文的一小部分素材,哇,萬分榮幸。因為跟C同學一起上課很多次也一同去志工服務,跟她就像朋友一樣,原本預計1小時的長度,在我聒噪又手舞足蹈的肢體語言下竟然說了3小時,我本很擔心我廢話太多耽誤了C的時間,但沒想到C卻覺得備受啟發收穫很多。
我是徹徹底底地把自己交出來,C同學的幾個重點問題其實在粉專也都公開分享過,但這次透過更有時間順序地陳述,我很訝異地發現,對過去發生的事總抱著過去就過去不會特別去記得(很不月巨蟹),但唯獨對這個過程記憶很深刻。
或許,是因為對比其他事情這太獨一無二,太戲劇化,甚至太恐怖以至於難忘,對,恐怖。
C問的問題其中之一是: 當初期遇到困難/阻礙/挫折時,是什麼支持著讓我不放棄繼續走下去直到現在?
我會花一些篇幅簡單交代,為的不是回顧過往,而是,我知道也有很多讀者也正經歷著我所經歷過的,你/妳或許會感到徬徨無助,茫然不知所措,或許會自我懷疑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會覺得我是有什麼問題? 我到底怎麼了? 或許,你/妳的靈魂安排必須經歷過這些低谷,為的是成就未來更高版本的自己。
請你/妳不要對自己產生懷疑,每個人靈魂劇本安排都不同,有人有實力能一帆風順(老張就是),有人有實力卻顛顛頗頗(舉手),不需要跟別人比,捫心自問,我盡力了嗎? 我認真地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了嗎?
定義一下困難/阻礙/挫折: 在開始起步的前兩年,2017-1,在接個案或是南北奔波敲團缽,可能這個月還有算穩定的工作機會,突然之間接連一兩個月什麼都沒有了,或只有很零星的case. 單純從收入和支出的角度看是入不敷出。
早上10點出門到晚上10點踏入家門到台中敲個5人的團缽,一整天下來的收入扣掉成本只有幾百元、或者在台北市的瑜伽教室空間遊走,從準備缽到出門, 1個小時固定課後到回家門前後4個小時,收入也是幾百元。這都算好,至少都還有收入都還有工作機會
這是一個好問題。雖然我沒有特別去想過,但我很快地,幾乎毫不思索地就回答:
「自我價值感。」
我有一種我的生命終於被賦予了意義,我在做一件我熱愛的事情而我也做得不錯(的樣子),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
自我價值感,不是別人定義,不是社會主流的定義,而是自己來定義的。
升官發財,功成名就,名利雙收,這些社會主流的定義,我知道通通都不是我要的。
但我不是嚴苛地給自己很高的標準,沒有就是沒有,那到底要做什麼工作才會讓自己感覺生命是有意義的呢? 我不知道,所以我也一直尋找,能做的事情就是換工作,換工作換很快,老張快20年的職涯總共也才待過2個公司,我可能一個月就超過2家公司了,他完全不懂也看不慣,白天哪懂夜的黑?
我很確定我不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更不是沒有能力沒有人際關係才待不住而一直換工作。
公司的產品小可以小到LED燈的元件,大可以大到像NB、醫用床邊生命監視器。我也挺厲害的可以在這麼大反差的公司裡表現優異(自己誇自己,可以跳過不予理會) 。
為了要轉換跑道,就想著或許拿個MBA後機會會高,很好笑的事情是,2005年出國前我在內科E公司上班,2007年回國後的新公司就在E公司的對街,花一大筆錢還負債遠渡重洋後,工作地點就僅僅隔了條街,公司招聘人員都是看過去的工作經驗,我在科技公司當PM的資歷經驗算豐富的,當然都只能做這類的工作了。內容換湯不換藥,依舊找不到。
不久再換到更好的公司,應該是待過最好最正直的公司-台達電,一樣在內科。這麼好的公司我竟然還是待不住不到一年,說想不開也好,說要冒險也好,竟然跑到南陽街當留學顧問,領著不高的薪水,但那種實實在在跟活生生的人接觸去感受他們的生命寫進申請表格、並實際地協助到他人,好像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自我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