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敲缽 北風與太陽
小時候讀過一則伊索寓言,這則小故事都一定會在工作坊上跟同學分享,既然現在當下太陽已經進入了我的水瓶座內,好像是一個好時機分享給大家,內容大意是:
凜冽冬日,北風與太陽決定來一場「看誰比較強」的比賽,做法是讓路過旅人脫下厚重禦寒大衣。非常有自信的北風先上場,用他一貫的風格非常使勁地大力吹,但越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越緊絲毫不鬆手。
接著輪到太陽上場,太陽從雲裡出來,溫和的陽光照在那個人身上,他走了一會兒,覺得有點兒熱了,沒多久就開始流汗了。於是,他自己就把大衣脫了下來。
~~句點。
這則寓言當然有很多不同的詮釋角度與象徵,從頌缽療癒的方向來說的話,若那件厚重冬衣是象徵我們身體任何緊繃、糾結、疼痛等狀態和不需要的能量,而北風與太陽各自展現的方法象徵頌缽的聲音品質與質感。
我想帶出的討論是,若要達到脫掉厚重冬衣的目的,是要像北風以粗魯蠻橫的方法來行之? 或是如太陽的煦煦溫暖的方法才有效?
在這則寓言當中,顯然太陽的方法勝出,但在現實的應用面上,倒不是絕對的二分法,也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端看持缽者的心念跟自身的能量是哪一種的。
不過,想提醒一點,身體是有防衛機制的,像是反射反應,當太過猛烈的外來刺激突然而至,身體跟意識不但不會放鬆,反而會更緊繃起來打開防衛模式,不但無法放鬆有時反而會留下驚嚇害怕的能量(我曾經被嚇到)。而且聲量分貝若太大,耳朵其實也會不舒服。
唯有當意識與身體是感到安全時才會卸下防備而放鬆,身體放鬆了也才容易釋放掉固著的能量狀態,同時也讓大腦跟著放鬆下來
我一直深信在敲缽時心念是直接與展現出來的動作/行為是同步的,且也必須同步。當心念是柔軟的,所帶出來的敲缽棒的力度也將會更趨向柔軟,所敲出來的聲音品質也會將更可能帶著柔軟與圓融。
柔軟絕不是柔弱無力,柔軟才能承載更大的力量。
但也不是弱到似乎只有隱隱約約似有若無的振動感而已。
缽音是否可以讓人放鬆除了強弱度之外,另一個極為關鍵的要素是缽音與缽音之間的節奏韻律。
是要如廟會敲鑼打鼓或狂風暴雨般地一直敲來製造疊加的能量呢?
或是如風和日麗下的海浪聲,一波才柔柔緩緩地淡下後、再有一波海浪溫柔而來?
為何我們去海灘度假聽海浪聲都好放鬆好療癒,因為這種大自然穩定規律的韻律節奏就是讓人放鬆的呀。
穩定的強弱與節奏,不是忽然大聲忽然小聲,一下強一下弱,這會很擾人清靜的。
連續密集敲擊未必會達到能量疊加的效果,反而常會造成相互抵銷,這是簡單的物理學。
再加上,若是波相是互相抵銷的話,那缽音品質很可能就變成破碎刺耳的噪音了。
下次再分享一下如何敲出「柔軟與圓融」的缽音
當然,這還需要精準地敲到缽的甜蜜點才能達到,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硬技巧基本功,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練習與琢磨。
自己是絕不可能走如北風粗暴的路線,像,一個很基本很簡單的做法是,持敲缽棒時,不要五指牢牢抓緊像是拿鐵鎚的方式拿敲缽棒,可以放開小指和無名指,這樣一來手才會柔軟才會有彈性。
柔軟圓融的
而且每一波都是平均又穩定的聲音強弱。
「『溫暖開放』永遠比『冷冽壓迫』容易贏得人心」,是這篇寓言最直觀的延伸意涵;但如果今天聽故事的小朋友是來自南太平洋法屬波里尼西亞,整篇故事可能需要全盤改寫…。
「法屬波里尼西亞」是法國位於南太平洋中部的海外集體與自治國,由馬克薩斯群島、社會群島、土阿莫土群島及南方群島等幾組波里尼西亞群島所組成;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社會群島中的最大島-大溪地,以其野性純淨的自然美景與印象派大師高更畫布上的原始樂園聞名於世。
筆者於今年農曆春節前往當地度假潛水時,意外一改昔日對於北風與太陽的傳統認知。假期第一天,由於沒有意識到赤道附近的烈日毒辣,從出發到下水前的短暫時刻內,在船上因無處可躲而被曬傷,翌日為避免重複錯誤,只好權宜由住處攜帶一條厚織毯被,置於頭頂如斗篷般以躲避陽光;相形之下,自赤道徐徐吹來的北風搭配著天清景明、暗香浮動的海天一色,反倒令人倍感心曠神怡。
彈指間,筆者頓悟了老祖宗的大智慧,所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仍是山」:生活在北半球的我們,對於我們眼見為憑的北風與太陽深信不疑,一旦置身於南半球,卻發現北風不再是印象裡的北風,太陽也並非記憶中的太陽,唯有透過認真思索、縝密驗證,真正洞悉事物的本質之後,才得以安排合宜妥善的應退進對。
換句話說,北風、太陽…,乃至於許許多多的科技與知識,其本身意義都是中性的,北風=冷冽=壓迫、太陽=溫暖=開放…,其實是我們根據經驗或學習所貼上的價值標籤,若無法因時、因人、因地制宜,隨時調整、與時俱進,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不免會衍生極大風險,輕則傷己、重可傷人,甚至禍國殃民。
一言以蔽之,就是孔老夫子所說的「義」-人世間合宜的處事原則與是非標準,所以「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由一則短短的伊索寓言也可印證前賢先聖的微言要義,誠摯建議各位讀者在資訊爆炸時代竭力追求新知的同時,不忘偶爾回頭重新檢視、交互思辯這些古老經典,絕對有助於開拓思想深度與參悟生命意義。